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我是学生楼长,骑电驴的飞天小熊!”| 华东师大战疫讲述⑫

共同守“沪”的 华东师范大学 2022-07-05


温子昕,历史学系2021级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班班长,担任闵行校区虹梅南路研究生公寓片区9号楼(南)学生楼长。今天听这位学生楼长讲述战疫经历。


温子昕(右)


3月15日清早,我从梦乡醒来,迷迷糊糊地听到我室友的惊呼:“我们封楼了!”

我是谁?我在哪?为什么一起来我就被封在楼里了?我大概花了半分钟来消化这个“天大”的消息。

大早上,大家拉群、进群,搞得一片火热,试图让信息能够更快地互通。但因为南北楼人数多,且管理上也是分开的,在跟阿姨确认好南北楼分开管理后,后我立马建好了南楼群,让南楼的小伙伴们都加了进来,而我也获取了我的第一张身份卡——南楼群主。

情况来得突然,老师和同学们不知所措,后勤师傅也因要临时准备送餐而手忙脚乱。当食堂师傅和老师们全力开工送来了第一顿的午饭时,我愣住了。面对几百份盒饭,怎么分发、怎么最快让大家都能吃上饭,变成了那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。

好在封楼通知发放后,认真的楼层长们自发地联系并组建好了楼层长群,大家一起出力,以最快的速度临时召集学生志愿者,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好了午饭分发和各寝室人数的统计。

从入住研究生公寓以来的这几个月,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同学,仿佛像是突然拜访了遥远的客人一般奇妙。

封闭生活就这样悄悄拉开了序幕。
 
从封楼那天算起,再到现在轮流下楼买饭,我们零零总总地在宿舍楼里发了快一个月的饭,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状况。

送餐到达时间不确定、餐食种类和数量需求的不确定……如何分配到各楼层?如何在本楼层分发?

让同学们能最快速地吃上热乎乎的饭,成为我每天都在考虑的事情。

在仅有不到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后,活动方案再次变为足不出户、由食堂进行供餐。餐食被统一拉到固定的领取点,需要阿姨们用小推车一车车拉回来之后再分发。

四百多个人的饭,堆起来跟小山似的,一日三餐都只能靠阿姨们搬运,实在是吃不消,运送餐食成了当时的一大事情。

所以在征得老师的同意后,我也穿上了防护服、戴好手套,加入了九号南楼运饭“大军”的队伍之中。




入学刚买的小电驴,在充好电之后开始大展身手,凭借其灵活快捷的特性,每次运饭,小电驴能分担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工作量。

我骑着小车在片区穿梭运饭,蓝色的防护服让我看起来更像一位专业的送饭骑手。“飞天小熊”是我的微信昵称,有次同学给我拍了一张照片留影一张发到了群里,大家直呼“小熊来了”。

不得不说,那一刻,我也是很有成就感的。

作为楼长,总有操不完的心。

为了配合好精准的疫情防控和筛查工作,在前期基本上每天或隔天就需要进行全员核酸或按比例进行抽检;进入片区管理后,逐渐开始做抗原,直到现在每天抗原加重点人员核酸,以此保障对整个片区的情况进行排摸。

很长一段时间,老师们大半夜才能最终确定第二天的检测方案,为了更快地传达到楼层长和同学们,我逐渐开始“放纵”自己熬夜,要等到核酸通知并第一时间转达。

除了通知,我还需要一大早就督促同学们早起做好准备,以及之后统计楼层内的完成情况、各楼层的完成情况。每天的日常都是在等待着通知、等待着反馈、等待着最终的汇总。

对于这段时间的我来说,晚睡早起已经成为了习惯,总想着能多清醒一会儿,就能多做一点事情。

同学们不了解情况,看到的只是冷冰冰通知中的几行文字,因此也产生过很多的误解,在悉心解答之后,同学们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并配合我及各位楼层长的工作,这让我十分开心。
 
物资,对于一栋人数众多的大楼来说,可谓是痛并快乐着。

从第一批开始,水果、牛奶、泡面、零食等捐赠物资陆陆续续被拉到楼里,我就开始学习了“会计”专业,我和其它志愿者们开始需要清点和分发,“别漏了”“别发重复了”“再清点一下”成了我的口头禅,挑战着我不那么高的算数能力。

考验我的还不止这一项,为了让同学们购买急需的生活物品,从3月20日开始,学校开启了物资的订购,需要我来汇总整栋楼的物资需求。




最开始经验不足,从发放问卷、自己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汇总,再到使用在线文档、减少统计困难,最后变成分楼层、名单固定的各个子表。截止目前,已有20余次的全楼物资购买,并都顺利完成了任务。

就我而言,我不仅收获了20张数量惊人、分量满满的订购表,增加了清点、搬运功能,还在无意识中锻炼出了熟练的计算能力(仅限于三位数以内)。看起来,一个奇怪的技能点又被点上了。


经过四十多天的相处,我和楼里的三位阿姨培养起了深厚的感情,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。

她们都叫我“温总”。

因为无法时时在门岗等候,我就拜托朱阿姨帮忙盯着,如果饭来了、物资来了,直接给我发消息或者打电话。只要听见她们喊“温总,快下来!”,我就立马戴好口罩、拿好钥匙“咚咚咚”地跑下楼去。

我们一起搬饭、一起搬物资,在给各楼层点数分发时阿姨也常常会来搭把手。你来我往,我们慢慢变得熟悉,可以彼此开玩笑,也可以彼此关照,就像一家人一样。




阿姨们每天高强度地进行工作,有些年长的阿姨手臂酸痛,腰背也疼得不行。我马上搜刮了一遍我的存货,把膏药、红花油、云南白药和钙片打包送给了她们,希望能帮到每天为我们付出的阿姨,虽然我觉得我做的可能还远远不够。

阿姨们的好,是沉默无言的,在同学们看不到的地方悄悄发生。

打扫卫生的钱阿姨,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,承包一楼到六楼的卫生保洁工作,当她结束早上的劳动时,很多同学还在美美的梦乡之中。

小个子的张阿姨,因为前期剧烈的腰痛,没办法做重体力的活,便在白天长时间地值守在门岗处。

圆圆脸的朱阿姨,喜欢走路和唠嗑,经常因为同学们的问题而烦恼,也跟我讨论了很多很多。

搬饭、运饭、打扫卫生、垃圾分类……阿姨们习惯性地不说自己有多么辛苦,但真正来做过之后才知道,这需要多少心力和付出,才能在四十多天的时间里保障好同学们的日常生活。

她们有自己的家庭,有自己的丈夫、子女、孙子孙女,但她们选择与我们站在一起,与这未知的疫情而斗争。

我无法想象,如果没有阿姨们在,我们这栋楼会变成什么样子,会不会变得乱糟糟、臭烘烘,会不会生活秩序也变得非常混乱。

不过还好,有她们这群最可爱的人。


 
楼里同学们给阿姨的感谢信
 

经过一段封闭期后,南区的楼宇都可以下楼了,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,大家获得了一定的自由,我也终于有时间到楼外参与志愿活动。

没想到,不仅抢菜需要拼手速,志愿者名额更是一秒售罄。在我不懈地努力之下,我几乎体验了所有楼外志愿者的岗位,似乎还有点小骄傲。


7:10,到达食堂,搬饭上车,老师开着小车运到售卖点;
7:30,刷卡卖饭;
9:00,结束,回寝室吃早饭和休息;
10:45,午饭志愿者再次上岗,在1号窗口(也就是老师们口中的“销冠”之窗),四五百人次的“客流量”让我变身为无情的刷卡机器,但是面罩下的我依然笑容满面;
12:30,下班,回宿舍吃午饭和休息;
16:45,再次上岗……


除了供餐点志愿者,我还参与了多次物资的搬运和分发。每次结束之后,都是口干舌燥、浑身酸痛。但老师们同样坚守的身影、每次还要坚持做其它扫尾工作,都让我的身体再次充满了力量。

楼外的世界喧嚣又美丽,有自在飞翔的鸟,有太阳下懒洋洋的小猫,有满树盛开的花,有红中带黄、还带着一丝青涩的樱桃……但志愿者们常常无法停下脚步,去驻足欣赏每一帧风景,我们只是努力让更多人能够看到这样的美丽。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,但一群人的力量又会变得很大很大。
 


 

转眼间,封闭在研寓里已经整整47天了。

我们眼看着从最开始的无措和慌乱,慢慢变成现在各司其职、各安其事的流程化运转过程。

这一切来之不易,也值得好好珍惜。

片区物资转运的开启、团购事业的尝试,无一不给同学们更多的勇气和信心,一起去打赢这场无声的抗疫之战。

黎明前的黑暗或许很长,或许会让人彷徨不安,但也希望大家坚信:漫长的黑夜背后,就是耀眼的光明。

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话:萤火虽微,聚以成芒;春日虽迟,盛夏待归。让我们在夏日感受最畅快的炙热与清凉!
 
 



来源|闵行校区虹梅南路研究生片区

文|温子昕

图片为讲述者提供

编辑|吴潇岚



往期推荐



劳动战疫,华东师大人技能拉满!

华东师大给宝宝们的“六个一”,同样适合你!

“都把抗疫叫打仗,果然是不打不相识!”|华东师大战疫讲述⑪

@华东师大志愿者,消杀防护要记牢!(含常见错误方式)

教授博导、书记院长、骨干能手……他们都是华东师大“片区大家长”!(下)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